央視網消息:近日,公安部交管局部署,全國開展“一盔一帶”安全守護行動。其中“一帶”是指安全帶,汽車駕乘人員在行駛過程中要系好安全帶。而“一盔”是指頭盔,摩托車、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在騎乘中也要佩戴好頭盔!
騎電動自行車為什么要佩戴頭盔?戴頭盔到底有多么的重要?它對騎行人能起到多大的保護作用?帶著這些問題,我們到天津去看看,有一個數字需要提前強調一下,就是今年一季度,天津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顱腦損傷致死率高達80%。
圖片中的這起事故發生在天津市區,事故民警在勘察現場后發現,電動自行車騎車人的頭部直接撞到了小客車上,造成顱腦損傷,經搶救無效死亡。
據天津交管部門統計的數據顯示,2019年天津市范圍內發生的交通死亡事故起數同比下降11.93%,但其中有21.17%的事故涉及電動自行車,同比上升8.99%。今年第一季度,天津市發生交通事故導致死亡的人數同比下降50%,在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員中,騎、乘電動自行車的人數較多,其中顱腦損傷致死率高達80%。
事故頻發、致死率高,那么,現在電動自行車騎行人是否戴頭盔了呢?戴頭盔又能夠對騎行人起到多大的保護作用呢?記者在天津街頭進行了采訪。
在天津市區一主干道十字路口,電動自行車騎行人能夠做到自覺戴頭盔的并不多。
一部分電動自行車騎車人表示,自己的車速并不會很快,感覺出現事故危害也并不大,因此沒有戴頭盔的意識。
不過,事實卻并非如此,今年3月份,在天津市區,兩輛以10公里每小時速度行駛的電動自行車發生了剮蹭,一騎車人隨后倒地,頭部與地面撞擊,最終該騎車人經搶救無效死亡。
醫生介紹,一些事故看似車速并不快,甚至事故發生后 騎行人并沒有明顯的外傷,但是柔軟的大腦卻已經受損。
那么,戴頭盔,是否就能夠降低此類死亡事故的發生率呢?為了更直觀的展現安全頭盔的作用,解答這個疑問,交管部門的法醫將兩棵卷心菜,從五米的高處拋下,其中一棵放置在安全頭盔里。以此模擬人體頭部在受到撞擊時可能出現的損傷。
天津市公安交管局事故支隊法醫 邢鑑琨:一個沒有在頭盔里,多層都已經碎裂了;而這個在頭盔里的洋白菜只有表面有一點點輕微的裂傷。這個頭盔其實已經開裂了,證明頭盔在受到沖擊的時候,它也吸收了一部分的能量,替頭部抵擋了一部分的沖擊,頭盔的材質和里面的襯墊,起到了緩沖作用,保護我們的頭部免受沖擊的損傷。
法醫表示,這個模擬演示雖然沒有那么嚴謹,但是從一個側面還是可以看出戴不戴頭盔的區別。
有研究表明,正確佩戴安全頭盔、規范使用安全帶能夠將交通事故死亡風險降低60%至70%。按照公安部交管局“一盔一帶”安全守護行動的統一部署,天津交管部門正在開展路面勸導工作,對電動自行車騎行人宣傳戴安全頭盔的相關知識。
此外,相關部門還走進社區、企業發放宣傳冊;走進學校開辟云課堂,介紹安全知識,從小培養學生們的安全意識。
|